網頁

世界

這世界給人的不只是社會的黑暗,還有人間的溫暖

2011年6月14日 星期二

「食」尚流行-每日一蔬食,健康又美麗

「食」尚流行-每日一蔬食,健康又美麗
記者/陳惠如、陳明琪、黃茹茵
一、             現今飲食文化
現代人的飲食非常多樣,受到歐美及其它國家的影響,生活中有許多飲食的選擇,常常可見油炸類及又鹹又辣重口味的食物,受到大眾的青睞,但當身體真的出毛病,或者遇到肥胖健康的問題時,就需重視健康的飲食。
許多消費者開始注意起飲食的安全與健康,常常可以在新聞媒體報導中得知,哪些有害身體的黑心食物被製造販賣,使的消費者對於現今的食物都有所顧忌。
在近代興起的有機農業,便能激起消費者對於這類產品的需求,有機的市場也慢慢打入消費者的生活圈內,健康的飲食,不再只是口號,而是能身體力行,另外,有些人也為了減肥而飲用蔬食,使的蔬食成了當今的飲食寵兒。

二、             有機與慣行農業的差異
有機農業,標榜的是不添加化學肥料、化學農藥、化學生長調節劑和飼料添加物的一種農業生長方法;強調使用有機農場本身的廢棄物,如:稻草、田埂雜草、稻穀、米糠、豆腐渣、綠肥作物等以改良土壤並供應作物所需要的養分。
如用家畜、家禽排泄物則須經過混合堆積發酵後才可使用;病蟲害防治方面:採用一些自然農藥如酒、醋、石灰、草木灰、大蒜、辣椒、馬醉木、除蟲菊等。
慣行農業,也就是所謂的傳統農法,普遍使用農藥與化學肥料的農作物耕種方式。
一般的化學肥料,大多提供氮磷鉀三樣植物最需要的元素,但是植物還需要許多其他微量元素,只有部份化肥會提供氮磷鉀以外的一至數種其他微量元素;在這種情況下,植物只有在泥土裡吸取所需的其餘養份,於是幾年後,這些微量元素就會變得缺乏,植物健康亦受損,生長亦受制。
化學農藥容易令昆蟲產生抗性,且大多數農藥都會同時對多種昆蟲,甚至 魚及鳥類都有殺傷力,噴灑化學農藥的結果,不但令目標害蟲死亡,連帶其他有益或無害的生物亦被殺害,導致各類生物數量失去平衡,蟲害更容易蔓延;不幸食用含有過量農藥的蔬果更會導致食物中毒,危害人類健康。
              表格 1有機農業與慣行農業的使用資材種類
栽培農法
化學農藥
生物性農藥
化學肥料
有機肥料
有機農業
不可用
部分可用
不可用
可用
慣行農業
可用
可用
可用
可用

              表格 2有機農業與慣行農業農產品品質比較
栽培農法
食品安全
外觀品項
食用口感
產品穩定性
單位產能
有機農業
慣行農業

              表格 3有機農業與慣行農業各項成本與風險比較
栽培農法
硬體建造成本
能源成本
單位生產成本
天候風險
有機農業
慣行農業


三、             一品園
一品園為台中第一間以蔬食為食材的餐廳,從原本是一群菜籃媽媽族,為了家人的健康,開始尋找健康食物的來源,接著有夥伴建議開餐廳,提供更多人有不同的選擇,所以一品園便成立了,但由於經營不順,最後只剩現今的游念慈店長,由於她的堅持,才有今日成功經營的店面。
游店長的有機蔬食的想法,緣起於生病的父親,為了家人身體健康,於是踏入了健康蔬食的領域,讓更多人能夠一起關懷彼此的健康,從健康飲食開始。
一品園經營方式主要是由熟客串連起來,沒有過多的廣告,就如同一開始一群菜籃族,彼此互相幫忙,另外游老師現今為農委會的有機志工,也會協辦一些教學蔬食的活動,讓更多人能嚐到簡單又美味的蔬食。
對於蔬果的選擇,游店長提到現今有機的蔬菜水果,有兩種標章,一是認證標章其二是驗證標章。
「認證」標章是由農委會來頒發的,而「驗證」標章則是農委會給予其它有機農業的單位,讓他們去驗證這塊土地種植的蔬菜,是否為有機。
現今國內有13家驗證單位,有機農家有的如果尚在轉行期,便不會有農委會的認證標章,另外還有所謂的吉圃園(GMS),其主要為驗證農藥殘留量,以最低最不會影響人體健康為標準,這些為目前有機農業認證發展概況,所以對於有機食材的選擇,也是一門學問。

四、             有機的優點
1.         降低對環境污染:
對於病蟲害防治,以栽培抗病蟲品種,或利用天敵、微生物製劑取代農藥,或以套袋、誘殺板、捕蟲燈等物理方法防治。
在肥料使用,以有機質肥料取代化學肥料,此種栽培方式,避免河川、湖泊、水庫農藥累積或優養化現象,確保水源品質,減少對環境的負擔
2.         農業廢棄物回收再生資源利用:
台灣地區一年產生之農作物殘渣、稻殼、家禽畜排泄物等農畜廢棄物一千餘萬公噸,未妥善處理將造成環境污染問題,
如將這些農業廢棄物經充分醱酵後轉化為有機質肥料,再施於田間,不僅可有效處理這些農業廢棄物,並可改良土壤性質,以及提供農作物生育所需之氮、磷、鉀肥,降低化學肥料用量。
3.         建立良好之耕作制度:
一般栽培法連續種植作物,其吸收養分相似,會造成土壤中養分快速損失,最後必須仰賴大量的化學肥料補充,以致增加化學肥料的用量。
有機栽培法,如採取與豆科植物輪作、間作或輪作綠肥,可以改善土壤理化結構,並減少發生病蟲害之機率。

圖5 慣行農法,休耕時沒有施灑化學肥料,農地有些營養不良的景象,雜草也枯黃
4.         改進空氣品質:
  化學氮肥大量的使用會產生氧化亞氮(NO),會破壞大氣中平流層的臭氧層,使得紫外線穿透大氣層直達地面之量增高,將危及地球上的生物,減少或不使用氮肥可以協助減少NO形成量。
5.         防止土壤沖蝕:
  有機農業講求混作、間作、輪作,土壤覆蓋比較完全,避免雨水直接沖刷,而且使用有機質增加土壤滲透力及保水力,有效防止土壤沖蝕。
 

2011年6月7日 星期二

有機農業

定義:
  分為三種定義,各為不同區域以及不同政府所設定,但大致上的意思都相同
1.          有機農業是一種生產食物以及纖維的體系,此體系的操作特點是不使用化學肥料以及農藥,而是仰賴生物多樣性,以及土壤肥力的維持與充實。
2.          有機農業是依據生態原理以進行食物以及纖維生產的一種管理體系,此體系的操作盡量減少農場外的各項生產資材,而是仰賴生態平衡的維持、增進、以及修補,盡量使得農場成為一個完整的有機體 (Organism) 或生態系 (Ecosystem)  (美國 National Organic Standards Board - April 1995)
3.          有機農業是遵守自然資源循環永續利用原則,不允許使用合成化學物質,強調水土資源保育與生態平衡之管理系統,並達到生產自然安全農產品目標之農業。 (農委會)

有機農業認證與檢驗標章